重提技工学校的素质教育

作者:徐曼冰  发表日期:2019-05-20

  素质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跨世纪改革与发展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和战略抉择。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应该调整了,因为职业教育首先是社会化的,社会大环境正在变化,职业技术教育也应实实在在的跟进。素质教育正是顺应这一时代潮流,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身心都在其天赋允许范围内得到充分而又和谐的发展,培养学生“学生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能力,而不仅仅只是授予学生定量的知识,或片面的认为特长即等于素质。技工学校的素质教育也正是一条探索技校质量、规模、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形成正确的,符合当代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的关键所在。对于这种教育,我认为应具有其独特的教育内涵,因为它将对培养知识经济时代“技能——知识型”人才产生深远影响。

     一、技校素质教育中的几大特点

             (一)技校素质教育的特点在于其教育的全方位、综合性。

素质教育是对我们现在教育体制、人才体质的描述,其结构是指向新知识,形成新能力的,是在新的形势下建构教育程序流畅的、明晰的、准确的表达,是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合理、思想品德优良的反映,从而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快捷、准确地整合为科学的结构,获取、更新知识,取得更高能力,促进学生在常见的欠完整的知识结构内吸取知识的能力上升到由课内向课外、由校内到校外转移。这就要求我们在技校的教育中基础教学做到文理渗透、情理交融、身心统一;在技能教学中做到博学与专长(包含专业技能和特长),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在品德教育中做到学理与信仰、个性与社会、为学与做人的统一。而这也就正是职校素质教育中教育的全方位、综合性的体现。

            (二)技校素质教育的特点在于其教育的适应性、时代性和高质量性。素质教育给教育的主体“学生”带来的是适应社会的素质和能力,是在市场经济海洋中游泳的本领与技能,也就是说,当代技工教育本应是充分适应市场经济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却使技工教育可谓“犹抱琵琶半遮面”,浓浓地染上了计划经济和应试教育的色彩。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中国现代化的浪潮已为技校的素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时代舞台和现实需求,技教忧大于喜的状况因而必须改变,技校中教育教学的质量意识也就必须升温,要让教学工作中教育质量成为素质教育能力教改的中心。教育质量这一教改问题提高了培养技校生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难”和“急”,因而在技校教育中要通过基础理论教育以增进其思考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教育以增时其应变能力,通过专业技能教育以增进其创造能力,造就一大批能适应社会发展新使命的“能力”的人——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因而素质教育的第二个特点也就在于教育的适应性,时代性和高质量性。

    二、推进职校素质教育的几大原则

           (一)面向全体学生,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质放在首位,全面培养学生素质。

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推进职校素质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在实施中,不能重蹈计划经济体制下职业教育的覆辙,偏爱优等生、尖子生,冷落歧视后进生,做好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使“后进生”变为“后劲生”。同时,技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理应把培养良好的品德素质放在首位。“德,才之帅也;才,德之资也”,品德素质是做人的第一要素。只有具备良好品德的人,才可能为社会作出有益的贡献,其本人也才可能成其为真正有成就、幸福的人,而且品德素质也对于技校生个体其它素质的形成起有效的导向、动力和保障作用。

           (二)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心来抓。“质量要升温,教育教学质量要突破”,学习质量的提高,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重视质量是时代的主题,素质教育就必须把注重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也必须紧紧围绕提高质量这个主题,质量问题将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才可能成为技工教育发展的成长之路。而谁忽视了质量,谁就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这一问题将比素质教育中其它问题显得更为紧迫,更为关键。因此,素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不断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就务必要求教师在施教中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素质教育提高质量的重点来抓。

           (三)组织活动、创造环境、强化成果、生动活泼地实施素质教育。活动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品德,还是能力,都必须由相关的活动来激励强化学生形成和提高全面素质。通过组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体验、动手积累经验,增长知识、培养能力,从而有力促进职校素质教育的开展。

   三、实施职校素质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人生精神教育为主题,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成规范。

素质教育的使命就在于培养和重建当代跨当代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意识和时代精神。人生精神的教育也就涵盖着对教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意识和时代精神的教育。剖析当代技校品德教育普遍存在的三个问题:

  1、被动——思想意识动态教育自觉或不自觉地被社会思潮牵着鼻子走;

   2、偏颇——主要精力都放在文化理论、专业技能课的教学中,而在品德教育中花费的精力太少;

   3、松散——在“人生理想和完美人格”、“人生准则和人生态度”、“人生修养和人生价值”的问题上没有根据现实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总结。反之,总是一些教条僵化的理论引起了学生的抵触。

因而针对世纪转折之际的教育现实,针对当代技校素质教育中人生精神教育这一课题,势必要求我们把它放置到基础、技能教学的等同地位,加速确立积极的、主动的、建设性的、系统的教育对策。让我们通过国史、民风、校风的教育改进学生对生活的认识;通过择业、敬业、创业的教育以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通过民气、民心、民魂的塑造以重振学生的人生理想、民族精神。“惟有民魂才是最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人才有真进步,中国亦才有真进步(鲁迅语)”。

  人生精神教育作为职校德育有效渠道,采取的形式可有“成人宣誓仪式”、“入团仪式”、“升国旗仪式”,有规范的学生业余团校、业余党校、规范系统的主题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学生思想论坛、时事论坛、中国人生精神探讨座谈会、校园文明论坛、“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等主体教育探讨形式,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我组织、自我探讨、自我结论,同时,学校党团组织可设置心理辅导站,进行心理辅导主题讲座,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形式,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理想和完美人格,从而确立技校生自己的人生目标、人生抱负、人生追求,以为之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生动力。

  我们常常对校园内的满地纸屑和垃圾这样埋怨:这里的学生素质真差。如果说人生精神可起有效激励和导向作用,那么行为规范教育就将会起到强化、控制作用。因而,加强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将是素质教育在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习惯养成教育强调了规范其行为的重要性。其中心却又是一个“态度”问题,态度对其行为具有“选择性”和过滤的作用,为告诉学生“应该做怎么“,“应该怎样做”,“而不应该做什么”,技校可根据激励控制与强化原则制订必要的规章制度和采取有效手段来强化由于正确态度保持产生好的行为结果,迫使学生抛弃负面态度而引起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强化的方法一般可采取:1、“根据以学促管,以管促学”的方针设置鼓舞人心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动机、强化好行为。2、采取渐进法,分解行为过程,逐步完成从不良态度向好行为的转变。3、在规范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中,以“导”为主,以“堵”为辅,创造环境,形成氛围。具体做法可为:1>于学生,学校可明确提出校园文明准则“墙上无污迹、地上无废屑、财产无损害、教室无喧哗、水电无浪费、考试无作弊、钱物无丢失、校园无打斗”;日常行为规范指导原则:“思想要严正、作风要严肃、除弊要严厉、治学要严谨、思想要严密、做事要严格、纪律无严明、集合要严整”;大力培养的行为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文明礼貌意识、环境保护意识、清识卫生意识、全面发展意识”,着重强调学生的个人礼仪:行走稳健、轻声细语、举止文明、谦虚礼让、诚实守信、律已宽人、整洁干净。2>于教师,学校可明确提出日常学生管理工作总的指导原则:“从严管理、引导为主、加强教育,以学促管、以管促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安排计划能力,判断决策能力、分析评价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相互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适应环境能力、自强自信能力、公关能力、书法速记能力。3>根据习惯养成周期(21天),开展活动,规范行为。开展“校园文明礼仪月(强化师生文明礼貌意识)”、“行为规范达标月(强化纪律意识)”、“校园卫生月”等主题专项活动强化习惯养成教育,通过活动规范行为从而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只徒有形式,真正起到重培养、重提高、重实效的作用,形成一系列促进职校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的一系列素质教育实实在在的举措。

       (二)鼓励个性特长全面发展,倾心搞好技能教学主战场。

技校教育已把学生从“应试”的重压下解放出来,每个学生都拥有了相当的自主权,鼓励个性特长的全面发展,就是说技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自由发展,形成自己的优势。个性主要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本质,个性的内部心理特征和品质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素质和动机等,也就是指一个人的性格、能力、兴趣、气质等心理状态的总和。遗传为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可能性,但不起决定作用,一个人的个性向什么方向发展,发展到什么水平,是由后天环境决定的,特别是由学习、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学生时期,受师长和同学间的影响最深,从而使个性的发展按照一定的规范去实践。人又是有能动性的,它接受外界的影响是积极的、主动的,在求学的历程中,学生在改造自己的人生理想、人生奋斗目标中也逐渐改变和磨励人的认知能力、改变人的气质、性格。因而我们提到的技校的素质教育中,就可采取“激励强化”原则,来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特别是对于由于个性中兴趣取向的发展,鼓励学生在自己兴趣爱好上经过老师指导长期训练由“爱好”向“特长”的转变,形成高人一筹的优势地位。例如学生对书法、绘画、写作、象棋、足球、篮球均有一定爱好,此时学校可采取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老师指导的原则成立校园社团、班级兴趣小组的形式,在老师在指导下经常性训练,在学生的自我组织下开展广泛活动,促使其由“兴趣”变为其“特长”。

个性特长的弘扬是对人自身的发展,对人本身自我价值、自我取向的重视,它从某种程序上促进了学生的主动精神,掌握了自身发展的主动权,获得成就感。而教师在鼓励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中只是起到了一种推动作用,更多地充当向导和顾问角色,向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校园社团也更多地锻炼了学生的自治能力和丰富了校园生活,活跃了校园氛围。

“闻者在先,术业专攻”。1997年2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微笑着提出,将联合国有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提法改为“知识经济”,立即为全世界所接受,“知识经济”在中国蓦地成为妇孺皆知的说法。时逢知识经济时代,技校教育将为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明天创造更多,更显著的产业价值发挥更大的能耐。也就是说,技校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中必须有所有技校学生能够掌握一技之长而不得不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以利技校生更有效地在社会生产中把知识转化为技术和把技术转化为效率作更扎实的奠基,这是时代对技校生的要求。试问一下:有志的技校生谁不希望自己在技校学精一门技术呢?我想,这也许就是众多技校生共同的最大心愿吧!每个有志的技校生都想出了校门进入社会,成为一个技术出众的人,参与社会发展中新历史的创造。倘若我们的技校给予我们的学生仅仅只是一技,却缺少一个“长”字,他们就将跨不出技校生特有的“愁性循环圈”,成为一个平平庸庸的人。“长”者吃肉,“天公地道”,社会是在公平竞争中发展的啊!

那么技校实施的素质教育,怎样才能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拥有一技之长,劳心劳力“手艺出众”的人呢?回答是:技校应倾心于技能教学主战场,守好课堂教学主阵地。

推进素质教育于学校来说决不是外加什么活动、比赛,素质也决不等于特长,而是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技能教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使学生拥有“一技之长”的素质教育主题思想。把“体现技能教育、注重能力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视为实施素质教育重学生、重能力、重质量的切口。把这种教育思想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对“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探讨高效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把“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设计教学素材、设计教学层次序列、设计教学手段、设计教师指导和设计学生实践”等作为技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研究的课题。政治德育课采取“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改革,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教学的可信度和效益;技能专业课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成立以专业为主的兴趣爱好协会,学校组建校队,班级组建班队,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传、帮、带”,学校也尽可能也提供师资和场所,掀起广泛的技能学习热潮,而学校又适时地主办技能周、技能月活动,对技校生的“一技之长”的技能训练质量予以全面检验和激励强化,使学生进入“爱学会学”的技能训练佳境,这样也尽可能多地释疑“我没有学到什么”的顾虑。为更加强化技校生获得成就感,技校还可多方面地组织参加国家技能过级考试,尽可能多地使学生多拿证件,如组织电算财会专业的学生进行国家计算机等级、会计证、电算会计证、珠算过级证、打字员证、国家英语等级证考试。多拿证件将为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职校生向社会展示更多、更广、更全面的知识含量,提供更多机遇,成就自己。

        (三)讲师德、论水平,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哪有高素质的学生?但就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来说,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距实施素质教育的差距还有一定距离。在21世纪的脚步已声声迫近的今天,这一问题已是摆在广大技工学校面前一项刻不容缓的问题。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素质是技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怎样才能提高教师素质呢?抓好两件事:一是转变教育观念。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不能仅仅满足于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能很快地、很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了解掌握知识的本领。培养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研究、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其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要在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用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影响学生,探索出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二是更新知识,全面提高业务水平。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一职责就要求教师有广博而精深的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学生具有现代人的观念、知识和能力,即对社会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又能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这就是要求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有一个飞跃,所以教师要更加努力地钻研现代教学理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定期进修、定期参加与所教专业技能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使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能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更新。

 

结束语

   技校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促进技校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它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平行发展,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在每个学生都在其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要求技校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生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显然,素质教育正是“良好教育”的核心和希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技校实施素质教育将会影响和造就一批拥有“一技之长”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者和技术者。特长不等于素质,素质也不仅仅是指拥有技能,毕竟素质教育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崭新课题,还有耐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懈探索,总结经验。